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因为多,所以便宜”这个在商业圈内横冲直撞的道理,在劳动力市场也不例外。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尽情享受着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优势,然而新一轮的“用工荒”已经敲响了警钟,这样的“人口红利”正在面临挑战甚至是行将枯竭。

廉价劳动力不足不是因为人口太少
人生来不是为提供廉价劳动力的
招工不难,招廉价工难了
待遇保障不好才使得打工的人少了,而不是人少
劳动力涨价是趋势 人口红利不会永远有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能再躺在人口红利上吃老本了
借机转型:调整经济结构 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
与其眼看吃人口红利老本的空间越来越小,不如尽早调整经济结构
本期责编:张婧 设计:宋明刚
为什么会出现BT满天飞的局面?

廉价劳动力不足不是因为人口太少

人生来不是为提供廉价劳动力的

  社会各界关于放开二胎的呼声由来已久,主要理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劳动力红利的终结。但是人生不是为提供廉价劳动力的。

多生孩子对中国经济也不一定有意义

  现在如果盲目放开二胎政策不一定能使老年人获得更幸福温馨的晚年生活,这主要由于随着时代嬗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赡养模式逐步被打破。还可能将使大批城市中低收入年轻人沦为“孩奴”——在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的压力下。[详细]

美国、英国、德国也不是靠人口多解决问题的

  数据显示,美国的人口红利持续了五十年,日本的人口红利期持续了近六十年。德国的社会福利属于世界前列,其国家的高福利水平主要得益于发达的社会保险体系和税制水平。就在这样的国度里,社会保险费用占劳动力成本的比例也远远没有中国高。[详细]

招工不难,招廉价工难了"

招工不难,招廉价工难了

待遇保障不好才使得打工的人少了,而不是人少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习惯于以低工资、低福利甚至是没福利用工,靠压缩劳动力成本提高利润。加之社会保障的缺失,农民工利益极易受到冲击,这使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家的感觉。[详细]

失业率不断攀升

  刚毕业就失业已不是个别现象,近几年累计的失业大学生据称已有上百万人。新闻联播报导现今16岁至29岁的青年人失业率高达9%。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也无负担,还有年轻力壮的资本,父母也还有能力抚养,啃老一族也就得过且过了。[详细]

大学生过剩却找不到工作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并没有带来大学生就业的同步增长。除了大学扩招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经济增长中科技的贡献率太低,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廉价劳动力的贡献,结果是一边“民工荒”,一边却是大学生过剩。[详细]

劳动力涨价是趋势 人口红利不会永远有效

劳动力涨价是趋势 人口红利不会永远有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能再躺在人口红利上吃老本了

  中国一直以来倚靠人口红利优势,一定程度上充当着“世界工厂”,但如今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减弱,追求廉价劳动力的外商越来越多的将投资目标向越南等亚洲新兴国家转移。[详细]

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是大势所趋

   人口红利只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给社会带来好处,而我国的人口红利在逐渐减弱,目前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用工观念,停留在低用工成本思维上是不行的,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是大势所趋。”[详细]

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竞争是没有前途的

  企业感觉劳动力成本负担加重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生产效率低下,产品附加值低,因此难以消化市场变化带来的成本上涨。而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是没有前途的 。[详细]

借机转型:调整经济结构 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

借机转型:调整经济结构 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

与其眼看吃人口红利老本的空间越来越小,不如尽早调整经济结构

  专家们已经提出警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不能再躺在人口红利上吃老本了。提高人口质量,加大科技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出路,把那些闲置劳动力利用起来,而不能靠人口多去解决问题。[详细]

改变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支柱的经济增长方式

  客观地说,这笔“人口红利”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启动、增长,提供了大量廉价优质的劳动力,对中国经济从农业为主转向出口加工为主的制造业,以及承受后来的结构转型压力,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人口红利”毕竟是有限的。[详细]

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缓解“用工荒”

  应该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他表示,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对缓解“用工荒”能起到一定作用,当保障问题解决后,农民工在该行业的就业积极性可能会更强烈。[详细]

提高人口质量,加大科技创新

提高人口质量,加大科技创新

  我们廉价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现在充斥全世界,但是质量并不高,增值部分也不高。如果想改善这个状态,归根到底要靠劳动生产率,靠职工的素质。”另外,如果家庭劳动力从现有教育水平提高到高中水平,城市家庭的教育回报率平均可提高17%;农村家庭的教育回报率则平均可提高21%…[详细]